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研究成果发布→月球背面42亿年前就存在岩浆活动,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研究成果11月15日发布,揭示了月背火山活动历史,为更好开展月球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相关论文分别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李秋立研究员与国家天文台团队,从5克月球样品中分选出108颗大于300微米的玄武岩岩屑,定年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着陆点在28(28.07±0.03)亿年前存在火山活动。其中一颗高铝玄武岩岩屑揭示,月球背面42亿年前存在来自富集克里普物质源区的火山活动。这表明,月球背面火山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以上,且月幔源区经历了从克里普物质富集到亏损的转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高级工程师张乐领衔的团队研究确认,嫦娥六号低钛玄武岩形成于28.3亿年前的火山喷发。他们的研究还表明,月海玄武岩的分布除受月壳厚度影响外,月幔源区的物质组成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刷新了传统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