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坛 地层学家的任务是解读地层的构造、起源,以及地层中所记录的事件顺序。地层学的核心在于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与演化。早在几个世纪前,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地层可能以某种可预测的方式排列(1669年,佛罗伦萨主教尼古拉斯·斯坦诺首次提出地层叠覆率,在未经变动地层中,年代较老的在下,年代较新的在上)。想象一下,18世纪的一位测量员或矿探员穿梭于山峦之间寻找煤矿时,发现煤层通常与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相伴,而这些地层在不同地点的排列方式竟然出奇一致。当找到某个特定的石灰岩层时,勘探员便可以推测出煤层的存在——即便煤层未露出地表,也可能深埋于石灰岩之下。地层1756年,约翰·雷曼(JohannLehmann)提出了最早的正式地层分类尝试,他将岩层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一分类不仅详细描述了岩层,还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最古老的岩层位于最下方。这一方法为地层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们对地质历史的系统化理解:1原始结晶岩层,即最古老的岩石,不含化石2第二层状岩层,富含化石3表层松散沉积物,如冲积层和坡积层约翰·雷曼于1759年绘制的德国图林根地层地质剖面这一岩层顺序所体现的相对时间概念基于斯坦诺(Steno)的理论。18世纪末,德国著名地质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AbrahamWerner)扩展了雷曼的分类,并声称其具有全球普适性。他的分类包括原始(结晶)层系、过渡层系(由硬砂岩、石灰岩组成)、第二系或层状层系(与雷曼的分类类似)、冲积层系(有些学者将其称为第三系)以及火山层系。与雷曼相似,维尔纳的体系也结合了岩石的物理特性与相对年代。维尔纳还以提倡“水成论”(Neptunism)而闻名,认为所有岩石都是从某个全球性的海洋中在不同时期沉淀而成的。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岩层单位的命名在欧洲、英国和北美广泛展开。通常以对局部常见地层的认知为起点,这些地层随后被进一步追踪和绘制地图。化石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特定的化石种类及其组合与特定的地层区间密切相关。在英国,威廉·史密斯(WilliamSmith)的著名地质图便是这一进展的典范。具有可辨识的岩性和化石特征的岩层组合被赋予了名称,许多名称沿用至今。随着制图工作的推进,地质学家发现了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层反复出现的现象,称之为“地层群”(Groupsofstrata)。例如,老红砂岩上覆山地石灰岩,再接着是煤层;这一地层群在1822年由康尼比尔(Conybeare)和菲利普斯(Phillips)命名为“石炭纪序列”,后来被称为“石炭系”(CarboniferousSystem)。威廉·史密斯绘制的英国第一张地质图19世纪上半叶,各种地层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个地层都包含独特的岩石和化石,而化石的相对年代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地层单位的边界划分在英国及其他地区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例如,石炭系被进一步划分为泥盆系(Devonian)和石炭系,寒武系(Cambrian)则被插入原始结晶岩层系和志留系(Silurian)之间。后来,查尔斯·拉普沃斯(CharlesLapworth)又在寒武系和志留系之间插入了奥陶系(Ordovician)。到19世纪末,地质系统的主要名称基本确立,许多沿用至今:寒武系Cambrian塞奇威克(Sedgwick),1835年奥陶系Ordovician拉普沃斯(Lapworth),1879年志留系Silurian莫奇森(Murchison),1835年泥盆系Devonian莫奇森与塞奇威克(Murchison&Sedgwick),1839年石炭系Carboniferous康尼比尔与菲利普斯(Conybeare&Phillips),1822年二叠系Permian莫奇森(Murchison),1841年三叠系Triassic冯·阿尔贝蒂(VonAlberti),1834年侏罗系Jurassic 冯·洪堡(VonHumboldt),1799年白垩系Cretaceous 德阿洛伊(D’Halloy),1841年第三系Tertiary奥杜伊诺(Aduino),1760年第四系Quaternary德诺耶(Denoyers),1829年这些命名标志着现代地层系统划分的最终确立,成为地质学研究的基石。查尔斯·莱伊尔于1833年为第三纪地层建立了类似的分类体系,提出了上新统、中新统和始新统的划分,依据的是化石的现代特征,这些特征明显区别于所有第二纪地层。基于维尔纳的过渡、第二系和第三系中化石的独特性,莱伊尔创造了如今广为熟知的术语:新生界第三系化石具有现代特征,出现了哺乳动物和智人中生界第二系大量的菊石和恐龙繁盛古生界过渡系古老的生命形式,包括最早的无脊椎动物、鱼类和植物隐生宇原始结晶层系未发现生命形式。这些划分展现了从最古老到最现代的生命进化历程。1841年,约翰·菲利普和查尔斯·莱伊尔的出版物将这一分类体系扩展到整个地质柱。菲利普借用了莱伊尔早期的划分,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下、中、上三部分。莱伊尔则更进一步,将其定义为“纪”(Period),承认它们在地质年代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地质学的发展,詹姆斯·达纳(JamesDana)于1880年提出了一套更加系统的地质年代与地层体系,并基于化石将地质时间分为四大时代:新生代(Cenozoic)、中生代(Mesozoic)、古生代(Paleozoic)和太古宙(Archean)。达纳的时间表经过多次迭代和修正,最终加入了放射性测年法,将基于化石的相对时间表转变为数值时间表。至此地质学家们可以具体讨论发生在2亿年前(200Ma)的地质事件。197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成立,旨在使地质系统边界标准化。现代地质时间表对达纳的时间单位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如今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然而,地质时间表仍在不断修订与更新,例如关于“人类世”的讨论,表明我们仍在探索和理解地球的历史。国际地质年代表(2023版)如今,正式的地层学使用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地质年代单位宙(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期(Age),表示纯粹的地质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宇(Eonothem)、界(Erathem)、系(System)、统(Series)、阶(Stage),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沉积的地层岩石地层单位群(Group)、组(Formation)、段(Member),专注于地层的组成与可绘制性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地层学的基础。地质时间与化石地层 地球之歌 2024-11-11 0 评论 1 喜欢
地质论坛 #岩石学 #金钉子 #地层 #人类世 人类世“金钉子”:尘埃落定?日前,人类世工作组宣布,将正式提名加拿大克劳福德湖作为人类世“金钉子”地点。瞬间,人类世“金钉子”这一词组便占据各大科学新闻的头条。克劳福德湖面积2.4公顷,最大水深24m,沉积物中纹层发育,夏季沉淀方解石层(上面插图)。湖泊沉积地化(239+240Pu和14C:12C)和孢粉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加速”(McCarthyetal.,2023)。回顾人类世及其“金钉子”的历程,虽然早期就有不同学者提出人类世或类似人类世的概念,但是对人类世的关注整体相对较弱。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aulJ.Crutzen和著名的生态学家EugeneF.Stoermer提出:当前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已经波及至很多方面,我们已经不处于全新世的世界,而是进入了人类世时代。随后,人类世这一概念“爆红”。后续这一概念出现在了不同学科甚至社会新闻网络媒体的稿件中,用来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插图:人类世工作组正式提名的“金钉子”层位(McCarthyetal.,2023) 石头锤子 2024-11-11 3 评论 3 喜欢
地质论坛 #橄榄石 #矿物学 #蛇纹石 #读书笔记 同样是绿色,橄榄石和蛇纹石的区别是什么?①化学成分:·橄榄石:化学式为Mg2SiO4,含有镁和硅元素。·蛇纹石:化学式为Mg6Si4O10(OH)8,含有镁、硅、氢和氧元素。②形成环境:·橄榄石:主要产自岩浆岩中的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蛇纹石:主要产自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蚀变后形成的变质岩。③蚀变关系:蛇纹石可以由橄榄石受热液作用蚀变而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矿物。由于它们的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尽管蛇纹石可以由橄榄石蚀变而来,但它们不能相互包含。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橄榄石和蛇纹石的区别。 山楂树之恋 2024-11-08 3 评论 2 喜欢
地质论坛 研究发现:紫水晶由“地下水”形成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ofGöttingen)的最新研究发现,乌拉圭的紫水晶晶洞是在低温下由类似地下水的流体形成的,并在广泛的地质调查和创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紫水晶晶洞形成的新模型。近日,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尖端技术研究了乌拉圭北部紫水晶晶洞的形成。研究人员发现,紫水晶晶洞的形成温度出乎意料地低,只有15至60°C。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成果相结合,使研究人员能够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来解释它们的形成。“这些新技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使我们能够有把握地估算出矿化流体的温度和成分,"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学地球科学中心博士研究员菲奥雷拉-阿尔杜因-罗德(FiorellaArduinRode)说。“我们的发现支持了这些紫水晶是在低温下从类似地下水的流体中结晶出来的观点"。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紫水晶等矿物相在玄武岩这种深色岩石的火山空洞中结晶,并受到地壳温度区域变化的影响。作者补充说:"了解紫水晶形成的条件--如成矿流体的温度和成分、硅石来源、成矿时间及其与主岩的关系--对于揭示这一过程至关重要。这将极大地改进勘探技术,并在未来制定可持续的采矿战略"。参考文献:“World-classamethyst-agategeodesfromLosCatalanes,NorthernUruguay:geneticimplicationsfromfluidinclusionsandstableisotopes”byFiorellaArduin-Rode,GracielaSosa,AlfonsvandenKerkhof,YvesKrüger,DavidBajnai,AndreasPack,TommasoDiRocco,PedroOyhantçabal,KlausWemmer,DanielHerwartz,SweaKlipsch,BettinaWiegand,SiegfriedSiegesmundandMathiasHueck,23September2024, MineraliumDeposita. 进军硕博. 2024-11-05 8 评论 4 喜欢